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 “最多跑一次”改革引發代表委員強烈反響——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
服務項目
最新文章
“最多跑一次”改革引發代表委員強烈反響——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
來源:本站 時間:2019-02-22 點擊數:
“最多跑一次”改革剛剛獲中央深改組會議關注,1月25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 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新優勢”,在代表委員中引發強烈反響。
企業享受紅利
陳校波(省政協委員、浙江威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項振奮人心的改革。一些人開始還有懷疑,能不能實現?過去一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用真刀真槍的改革舉措,打消了公眾的疑慮,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
“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了政府部門的服務理念轉變,站在百姓、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大家得到了實惠。以往要跑多個窗口的,現在“一窗受理”,以往要多次跑部門的,現在一次辦結,企業節省了時間、金錢,能更加專注于新技術的研發、產品質量的提升。今年,我們公司有一處新廠房,需要辦理相關產證,在規劃、城建、國土、環保、消防多部門的聯動協助下,一次就辦理好證件,新項目很快就上馬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很多篇幅提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其中提到,年底前全面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這表明了浙江深化改革的勇氣、決心和力度。
激發市場活力
徐建役(省人大代表、嵊州市市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省各項改革的“牛鼻子”,是我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創新實踐。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7年和過去五年工作、部署2018年和今后五年工作時,都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來開篇,充分說明了省委省政府對這項改革的高度重視。
“最多跑一次”改革開始以來,成效顯著,群眾的獲得感、滿意感明顯提升,我也曾帶領局長們進行過兩次現場體驗。以嵊州為例,全市目前已實現“最多跑一次”改革1463項,實現率為83%,群眾滿意率達99.5%,位列全省各縣市區第4位。嵊州還創新設立了“兜底”窗口,針對群眾和企業的一些急事、難事以及歷史遺留事項,相關部門落實專人負責兜底包干服務,實現閉環運行、不留死角。2017年,“兜底包干”窗口共受理“兜底”事項305件,滿意率為100%。
“最多跑一次”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為“兩個高水平”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作為縣市區一級,我們還將圍繞焦點、堵點、難點等問題,打破信息孤島,強化中介機構服務,優化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在確保改革覆蓋所有民生事項和企業事項上繼續下功夫,將改革進行到底。
提升用戶體驗
馮建龍(省人大代表、中國農業銀行首席專家、浙江省分行行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僅是減少群眾和企業辦事次數的改革,更是一場深遠的以人為本的變革。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新優勢。銀行作為服務行業,聯結千家萬戶、關聯每一位群眾,我們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改革要求,大膽進行探索創新,提升服務水準。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通過擁抱智慧新金融,從群眾的需求出發,持續簡化業務辦理流程,不斷提升銀行金融服務的用戶體驗,絕大部分業務已經實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比如,長期困擾農民的貸款難、貸款慢、貸款貴,農業銀行就通過線上、線下并舉,為農民建立信用大數據,開發了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的創新產品“惠農e貸”,實現了“24小時辦貸”,農民最多到農行網點跑一次進行當面簽字確認,就可以在田間地頭用手機自助獲得貸款,而且隨借隨還,有效緩解了農民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中的“信用”難題。
撬動多方改革
洪文英(省政協委員、杭州市植保土肥總站監測預警科科長):
從群眾最渴望解決、最難辦的事情上改起,“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了多方面改革,以實際行動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最多跑一次”改革給農民和農業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打個比方,過去,公司或者個人想要辦理植物產地檢疫證明,就要跑到政府部門,當面填表提出申請。現在,公司和個人只需要進入浙江政務服務網,可以在網上提出申請。不僅如此,辦事指南可以網上查閱,辦事進度可以隨時掌握,辦理成功可以郵寄到門,辦完還可以進行評價,真正讓群眾少跑腿或不跑腿。部門工作作風轉變,過去大家反映集中的“門難進、臉難看”的情況如今不復存在,部門正放下小利益,做好大服務。
創新意識強烈
王堅(省人大代表、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釘釘辦公云打造政府服務企業的一站式在線移動云平臺、一個平臺搞定所有繳費……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在阿里巴巴的業務拓展里,“最多跑一次”同樣是關鍵詞。
第一次聽到“最多跑一次”的目標,感覺是一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當真正參與其中,感受到了浙江發展的廣闊未來。這個目標的提出,意義不亞于倫敦下決心修第一條地鐵。
數據,是“最多跑一次”能夠實現的關鍵。現如今,浙江各級政府的“數據意識”甚至跑到了不少互聯網企業的前面。不少政府辦事大廳,里面都不約而同貼著“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口號,這背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了不起的創新意識和為百姓服務的巨大決心。
完善公共服務
陳岱杰(省政協委員、舟山市大橋建設管理局項目前期處副處長):
海島百姓從“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受益太多了!身為舟山人,忍不住要為當地推廣的“辦事不出島”點贊。舉個例子:舟山市枸杞島上7個村,常駐居民8000多人,村民日常乘船出島前往最近的嵊泗縣或本島,每天只有一班船。從前辦事要是一次辦不完,來來回回光路費都要花不少錢。現在枸杞鄉新建了便民服務中心,進駐村鎮建設等服務窗口,真正做到了讓百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讓公共服務“觸手可及”。“辦事慢、辦事繁、辦事難”問題,是人民群眾之前一直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最多跑一次”,不僅跑出了群眾的獲得感,也讓政府跑出了互聯網時代的速度。
提高辦事效率
周雪華(省人大代表、青田縣農商銀行消保合規部職員):
“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什么改變?
比如銀行貸款審核就比以前方便太多。征信系統聯網前,由于無法確認貸款人的個人信用,銀行必須承擔更多金融風險。“最多跑一次”改革后,銀行征信系統與公安信息系統聯網,可以隨時查看有無不良借貸記錄的“老賴”。
國外出生的華僑二代回國后辦理身份證是一件難事。以前,回國辦理身份證需要先去外國大使館做出生公證,回國后還要跑很多趟部門辦證,最快也得2個月。很多人由于時間太長,都不得不放棄辦理身份證。“最多跑一次”改革簡化了辦證程序,只需要將出生證明帶回青田縣司法局公證后,到政府辦事大廳一站式辦理,兩周就能拿到身份證了!讓華僑也享受到了“最多跑一次”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節省人力資本
王賢俊(省政協委員、溫州市維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行政審批事項少了,辦事效率提高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帶來的變化讓企業家們體會頗深。
去年底我們企業因為經營范圍的擴大,有一項資質要增加。按照往年的經驗,起初我們預估怎么也得半個月的時間才能辦完吧!沒想到把資料準備齊全后,我們的辦事人員到溫州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辦理,居然只用一天時間就辦下來了,這件事讓我們在意外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以往企業為了各類行政許可證、生產許可證、產品注冊證的辦理,專門配備了幾個專職人員,而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曾經需要多人應對的跑審批工作,如今幾乎只需要配備一個行政人員就能辦完,對企業而言可以大大節省人力成本。當然,對企業而言,政府辦事效率的提升,也為我們開拓市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審批快了,我們的體外診斷試劑等產品可以提早投放市場,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效益。
改革智慧結晶
范柏乃(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的創造,是浙江人民改革智慧的結晶,為中國的政府改革提供了浙江經驗。“最多跑一次”改革放活了市場、激活了企業、拉近了政府和群眾的距離、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也讓浙江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進入了深水區,遇到新的問題和矛盾,必須著力處理好前行中與政績考核、市場有效監管、信息數據共享等多方面關系,才能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
在處理“最多跑一次”改革與政績考核之間的關系時,要注意將“辦事時間”“辦事成本”“辦事效率”“營商環境”“群眾獲得感”和“群眾滿意度”等與“最多跑一次”改革緊密關聯的指標納入政府和政府部門的政績考核范疇,并做到可量化、可評價和可檢查。最根本的是根據“便民、高效、廉潔、規范”的改革宗旨,在省、市、縣和鄉四級政府調整優化政績考核指標,強化改革的持續動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現實中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問題是如何加強對市場有效監管。要根據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基本原則,全面厘清政府各部門的市場監管職責,推進市場監管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同時,加快推進以法治為基礎的社會公共治理,健全社會監督機制。
互聯網、信息化和大數據是支撐“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技術基礎。為打通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下階段必須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上實現重大突破。各級政府領導要有強烈的改革共同體意識,擁抱改革、支持改革、推動改革,在信息數據共享上為“最多跑一次”改革保駕護航。
企業享受紅利
陳校波(省政協委員、浙江威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項振奮人心的改革。一些人開始還有懷疑,能不能實現?過去一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用真刀真槍的改革舉措,打消了公眾的疑慮,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
“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了政府部門的服務理念轉變,站在百姓、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大家得到了實惠。以往要跑多個窗口的,現在“一窗受理”,以往要多次跑部門的,現在一次辦結,企業節省了時間、金錢,能更加專注于新技術的研發、產品質量的提升。今年,我們公司有一處新廠房,需要辦理相關產證,在規劃、城建、國土、環保、消防多部門的聯動協助下,一次就辦理好證件,新項目很快就上馬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很多篇幅提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其中提到,年底前全面實現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這表明了浙江深化改革的勇氣、決心和力度。
激發市場活力
徐建役(省人大代表、嵊州市市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省各項改革的“牛鼻子”,是我省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創新實踐。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7年和過去五年工作、部署2018年和今后五年工作時,都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來開篇,充分說明了省委省政府對這項改革的高度重視。
“最多跑一次”改革開始以來,成效顯著,群眾的獲得感、滿意感明顯提升,我也曾帶領局長們進行過兩次現場體驗。以嵊州為例,全市目前已實現“最多跑一次”改革1463項,實現率為83%,群眾滿意率達99.5%,位列全省各縣市區第4位。嵊州還創新設立了“兜底”窗口,針對群眾和企業的一些急事、難事以及歷史遺留事項,相關部門落實專人負責兜底包干服務,實現閉環運行、不留死角。2017年,“兜底包干”窗口共受理“兜底”事項305件,滿意率為100%。
“最多跑一次”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為“兩個高水平”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作為縣市區一級,我們還將圍繞焦點、堵點、難點等問題,打破信息孤島,強化中介機構服務,優化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在確保改革覆蓋所有民生事項和企業事項上繼續下功夫,將改革進行到底。
提升用戶體驗
馮建龍(省人大代表、中國農業銀行首席專家、浙江省分行行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僅是減少群眾和企業辦事次數的改革,更是一場深遠的以人為本的變革。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新優勢。銀行作為服務行業,聯結千家萬戶、關聯每一位群眾,我們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改革要求,大膽進行探索創新,提升服務水準。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通過擁抱智慧新金融,從群眾的需求出發,持續簡化業務辦理流程,不斷提升銀行金融服務的用戶體驗,絕大部分業務已經實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比如,長期困擾農民的貸款難、貸款慢、貸款貴,農業銀行就通過線上、線下并舉,為農民建立信用大數據,開發了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的創新產品“惠農e貸”,實現了“24小時辦貸”,農民最多到農行網點跑一次進行當面簽字確認,就可以在田間地頭用手機自助獲得貸款,而且隨借隨還,有效緩解了農民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中的“信用”難題。
撬動多方改革
洪文英(省政協委員、杭州市植保土肥總站監測預警科科長):
從群眾最渴望解決、最難辦的事情上改起,“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了多方面改革,以實際行動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最多跑一次”改革給農民和農業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打個比方,過去,公司或者個人想要辦理植物產地檢疫證明,就要跑到政府部門,當面填表提出申請。現在,公司和個人只需要進入浙江政務服務網,可以在網上提出申請。不僅如此,辦事指南可以網上查閱,辦事進度可以隨時掌握,辦理成功可以郵寄到門,辦完還可以進行評價,真正讓群眾少跑腿或不跑腿。部門工作作風轉變,過去大家反映集中的“門難進、臉難看”的情況如今不復存在,部門正放下小利益,做好大服務。
創新意識強烈
王堅(省人大代表、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釘釘辦公云打造政府服務企業的一站式在線移動云平臺、一個平臺搞定所有繳費……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在阿里巴巴的業務拓展里,“最多跑一次”同樣是關鍵詞。
第一次聽到“最多跑一次”的目標,感覺是一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當真正參與其中,感受到了浙江發展的廣闊未來。這個目標的提出,意義不亞于倫敦下決心修第一條地鐵。
數據,是“最多跑一次”能夠實現的關鍵。現如今,浙江各級政府的“數據意識”甚至跑到了不少互聯網企業的前面。不少政府辦事大廳,里面都不約而同貼著“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口號,這背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了不起的創新意識和為百姓服務的巨大決心。
完善公共服務
陳岱杰(省政協委員、舟山市大橋建設管理局項目前期處副處長):
海島百姓從“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受益太多了!身為舟山人,忍不住要為當地推廣的“辦事不出島”點贊。舉個例子:舟山市枸杞島上7個村,常駐居民8000多人,村民日常乘船出島前往最近的嵊泗縣或本島,每天只有一班船。從前辦事要是一次辦不完,來來回回光路費都要花不少錢。現在枸杞鄉新建了便民服務中心,進駐村鎮建設等服務窗口,真正做到了讓百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讓公共服務“觸手可及”。“辦事慢、辦事繁、辦事難”問題,是人民群眾之前一直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最多跑一次”,不僅跑出了群眾的獲得感,也讓政府跑出了互聯網時代的速度。
提高辦事效率
周雪華(省人大代表、青田縣農商銀行消保合規部職員):
“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什么改變?
比如銀行貸款審核就比以前方便太多。征信系統聯網前,由于無法確認貸款人的個人信用,銀行必須承擔更多金融風險。“最多跑一次”改革后,銀行征信系統與公安信息系統聯網,可以隨時查看有無不良借貸記錄的“老賴”。
國外出生的華僑二代回國后辦理身份證是一件難事。以前,回國辦理身份證需要先去外國大使館做出生公證,回國后還要跑很多趟部門辦證,最快也得2個月。很多人由于時間太長,都不得不放棄辦理身份證。“最多跑一次”改革簡化了辦證程序,只需要將出生證明帶回青田縣司法局公證后,到政府辦事大廳一站式辦理,兩周就能拿到身份證了!讓華僑也享受到了“最多跑一次”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節省人力資本
王賢俊(省政協委員、溫州市維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行政審批事項少了,辦事效率提高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帶來的變化讓企業家們體會頗深。
去年底我們企業因為經營范圍的擴大,有一項資質要增加。按照往年的經驗,起初我們預估怎么也得半個月的時間才能辦完吧!沒想到把資料準備齊全后,我們的辦事人員到溫州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辦理,居然只用一天時間就辦下來了,這件事讓我們在意外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以往企業為了各類行政許可證、生產許可證、產品注冊證的辦理,專門配備了幾個專職人員,而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曾經需要多人應對的跑審批工作,如今幾乎只需要配備一個行政人員就能辦完,對企業而言可以大大節省人力成本。當然,對企業而言,政府辦事效率的提升,也為我們開拓市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審批快了,我們的體外診斷試劑等產品可以提早投放市場,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效益。
改革智慧結晶
范柏乃(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的創造,是浙江人民改革智慧的結晶,為中國的政府改革提供了浙江經驗。“最多跑一次”改革放活了市場、激活了企業、拉近了政府和群眾的距離、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也讓浙江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進入了深水區,遇到新的問題和矛盾,必須著力處理好前行中與政績考核、市場有效監管、信息數據共享等多方面關系,才能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
在處理“最多跑一次”改革與政績考核之間的關系時,要注意將“辦事時間”“辦事成本”“辦事效率”“營商環境”“群眾獲得感”和“群眾滿意度”等與“最多跑一次”改革緊密關聯的指標納入政府和政府部門的政績考核范疇,并做到可量化、可評價和可檢查。最根本的是根據“便民、高效、廉潔、規范”的改革宗旨,在省、市、縣和鄉四級政府調整優化政績考核指標,強化改革的持續動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現實中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問題是如何加強對市場有效監管。要根據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基本原則,全面厘清政府各部門的市場監管職責,推進市場監管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同時,加快推進以法治為基礎的社會公共治理,健全社會監督機制。
互聯網、信息化和大數據是支撐“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技術基礎。為打通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下階段必須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上實現重大突破。各級政府領導要有強烈的改革共同體意識,擁抱改革、支持改革、推動改革,在信息數據共享上為“最多跑一次”改革保駕護航。
上一篇:
浙江 “最多跑一次”越跑越順
下一篇:工商注冊個體戶和公司的區別